現在越來越多夾娃娃機店,有台主為了增加競爭性和趣味性,開始更動機台設定,有些把底部拆除綁上彈性繩索,如果物品夾起來後掉下來,有機會利用彈跳方式彈出洞口,但是這種改建機台都是違規,新北市經發局就助聽器表示擅改機台的話,夾娃娃機台會被當成電子遊戲機,台主也可能涉犯賭博罪。
新北市經發局商業發展科科長潘守廉:「比如說賽馬遊戲一樣,不知道保證你哪一匹馬,得到第一名,是有個機率的時候,它就是有倖性的行為,它就屬於賭博性的機台。」
有許多人對耳朵的聽力受損不以為意,但其實很多情況不只是老化而已,可能是身體有出現一些疾病,老化的問題相對來說比較好解決,例如:配戴助聽器。如果有盡早發現自己的聽力是因為退化受損,配戴助聽器的效果可以讓耳道不再過度使用,可以用相對輕鬆的方式聆聽聲音,讓聽力不致於再惡化下去,但助聽器也有區分很多種可以供患者使用跟搭配,在過去比較傳統式的助聽器中,會以口袋型助聽器為主,但現在並不建議使用這種助聽器,除了不方便攜帶外,在助聽器的聲音傳導上品質也比較差,也沒有辦法做調校,長期使用依然會造成耳朵的負擔,目前市面上大多數聽力患者都是使用類比助聽器以及數位助聽器,這兩種助聽器類比是直接將周遭聲音放大,更接近原本的聲音品質,但可能會因此接收到許多雜音,但價格是比較便宜的,再來是數位助聽器,價格雖然昂貴,卻有無法被取代的優勢,由電腦晶片控制,可以藉由對聲音頻率的調整,讓患者在無法接受的聽力障礙頻率區間,獲得直接改善,更能屏除雜音,這樣的助聽器是目前接受度比較高的。
夾娃娃機店風潮興起,但是像這種違規改造,台主被抓包可能1年徒刑,助聽器推薦或是50到助聽器價格250萬罰款,為了搶客可別因此觸法。
助聽器(hearing aid)是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不良狀況的裝置,最早期的助聽器是耳筒,其構造與用法類似平常的漏斗。進入二十世紀,依據近似電話的原理,有人設計出電子式助聽器,其內部主要有三大部分,一是麥克風(microphone),一是增波器或稱擴大器(amplifier),一是接收器(receiver),聲音由空氣振動而先經過麥克風,轉成電流,經過增波器放大後,傳進接收器,再把電流轉成聲波,使聽障者感應到聲音。1920年代,助聽器使用真空管,到了1950年代,為電晶體取代,1980年代,半導體晶片將助聽器的效能再進一步提昇。按照聲音傳導方式區分,助聽器分為空氣傳導式(air conductive)與頭骨傳導式(born-anchored)兩大類,大部分助聽器屬空氣傳導式,依其外型可大致再分成四種:1.口袋型,麥克風及增波器製作於一香煙盒大小的單元內,可置入口袋,以電線連接著插於耳道之接收器;2.耳掛型,將所有組件製作成一小型彎曲的單元,可掛於耳後,並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;3.眼鏡型,將所有組件置入較粗厚的特製眼鏡架內,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;4.耳道型,根據配戴者的耳道塑模,將所有組件置入一微小的單元內,可完全插於耳道中。